吴家泰

发布日期:2021-10-17 15:25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量: 【字体:  

吴家泰(1885--1913),字乐亭,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吴家庵人。自幼家贫,无力求学,喜弄刀棒,练拳习武,仰慕“梁山”好汉。1901年,春夏之交,“大雨四昼夜,秋无收”,翌年春又是淫雨成灾。吴家泰仿照捻军“吃大户”的做法,率饥民百余人向地主“借粮”,并以“打富济贫”相号召,抗捐抗暴。他的活动引起当地地主们的嫉恨,被联名上告到凤阳官府,官府将其逮捕。狱中,他虽身受酷刑,但威武不屈,半年后经当地民众具保释放。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安徽革命党人张汇滔等人在寿州积极响应,成立淮上军,其中一路向皖东进军。恰逢清军江南提督张勋从南京北撤,在蚌埠与淮上军遭遇,两军展开激战。吴家泰闻讯后,集合民众,用土枪大刀在淮河铁路桥北端,拦截急迫北窜的张勋部,并拉来一门土炮,向淮河南岸的清军阵地轰击。张勋不敢恋战,急速北逃。此战后,吴家泰率众百余人,经淮上军总司令袁家声批准收编,北任命为淮上军连长。民国肇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他被保送到南京陆军讲武堂步兵科受训,结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七旅第二营任营副。
    1913年7月,孙中山先生发动武力讨袁(世凯),委柏文蔚为安徽讨袁总司令,吴家泰率部参加了此次讨袁战役。不久事败,他逃避上海。后,受柏文蔚之命,返回家乡蚌埠吴郢子,组建淮北革命军第二支队,任副司令,活动于淮河两岸的蚌埠、凤阳间。他联络党人,进行驱逐北洋军阀倪嗣冲的革命斗争。当年冬,吴家泰的行踪为凤阳清乡团侦知,在蚌埠二道街(今凤阳路,一说在今五河县三铺)一家旅馆中被捕,旋即押往凤阳囚禁。嗣后,以“乱党”罪名被斩首,年仅28岁。(市史志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