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宫
荆山遗珍——— 文昌宫
清嘉庆《怀远县志·地域志》载:“荆山……坡岩,山之半,为卞和洞交文昌阁、关帝庙、东岳庙”。但东岳庙已不复存在,文昌阁、关帝庙已是残垣断壁,从旧址内一幢古建筑的山墙上镶嵌的碑记中,依稀可寻出文昌宫当年的规模。
文昌宫碑记,青石质,呈长方形,高165厘米、宽72厘米。碑记为楷书,满行30字,共14行,阴刻。宫尔铎撰文,范家琛书丹。碑记书法结体俊美灵秀,用笔沉稳挺劲,法度严谨。部分文字在文革中被红卫兵凿去。
现将其内容抄录于下(文中标点为笔者所加,“□”表缺字):
重修文昌宫碑记。吾邑文昌宫毁于兵火,邑人林□□之□惧□事无所而正祀废坠也。集资修复,就旧址起层台、建正殿三楹,范象置□□□修举北偏建环翠轩三楹,庖厨二楹,资绌工辍。邑人王炯、戚梦□捐资□环翠轩前建先医华仙殿三楹,工未竣而炯没,其孙朝海承祖□与姚学勤□□□人集资图成,后于正殿后建魁星楼三楹。光绪十八年邑人杨□寿、□□君、□琛、宋君乃大谋之。邑侯朱公寿慈,合城乡群力为之建大门台楼四楹,青云楼三楹,正殿前拜楼三楹。前缭周垣,后环回廊,因高就下丹碧辉煌,淮流环□(绕),涂山翼然,涡水北汇,荆麓南缠,烟云变态,朝夕万千,怀媚生辉。□□于□□之□妥神明而肃祀,事无遗憾焉。
凡助资姓名另碑于壁,故不□□□荆诗歌□□祀事。其词曰:神凭临兮,文运昌佑、民福国腾、瑞光□邪崇□纲维张地当牛,斗焕天章,淮珠荆璧辉交扬笃生申甫股□良撰处奋□史流芳,海清河晏兮永庆平康!
邑人宫尔铎撰 范家琛书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夏五月谷旦
文昌宫亦名文昌阁、梓潼阁,《城关镇志》载:“文昌宫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经县丞邑绅捐修”。坐落在荆山北簏,右毗关帝庙,左邻抱璞岩,山水秀丽,林泉清幽。依山面水,是供奉文昌帝君(又名梓潼神、梓潼帝君)的地方。他是道教尊奉的司禄主文运之神。
文昌宫毁于兵火,据古城乡文昌宫碑记(现存放于古城乡路岗村):怀远县之文昌宫毁于捻军,即1858年。鼎盛时,建筑规模颇为宏丽。文昌宫由正殿、环翠轩、庖厨、先医华仙殿、魁星楼、大门台楼、青云楼、拜楼、回廊等组成,层楼耸峙,飞阁摩天。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显得布局严谨而别具匠心。古时曾为上司官吏到怀远的寓所,也是古代文人骚客雅集览胜之地。
撰文者宫尔铎,史载,字农山,怀远人,生于道光十八年,别号抱璞山人,国子监生。曾任陕西乌延知事,延安、同州知府,兼安边同知三品衔,诰授通议大夫。生平着述有《思无邪斋诗存》,晚年主纂续修《宫氏家谱》等,为着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之一。书丹者范家琛是何许人也,史无查找。
碑记中叙述“凡助资姓名另碑于壁”。助资者以单位、家族和个人捐资,其中写到“龙亢分县汤,捐□□□文”,符合了《龙亢志》所述清代在龙亢设置二衙的历史,也破解了龙亢为什么能建起县级规格的城隍庙。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就不赘述了。
光绪二十三年维修后几经易用,1935年设省立第三女子中学,1949年12月设上海东南医学院,1952年设省水利电力学校。2000年8月省水利电力学校迁出由怀远一中使用。2007年春天还有两栋建筑屹立于此,秋天再入已无完房。现在的文昌宫留下的只是一座记录前人足迹、供后人瞻仰的纪念碑。(孟庆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