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12333阳光热线2022年第36期----解读《“就业促进”暖心行动》

发布时间:2022-11-10 11:01 来源: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量: 【字体:   打印

2022年11月6日蚌埠广播电视台FM1079《12333阳光热线》第36期,市失业保险和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解卫华解读《“就业促进”暖心行动》。




《“就业促进”暖心行动》解读交流提纲

上线主题:“就业促进”暖心行动

上线人员:市失业保险和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解卫华


主持人:今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就业促进等10项暖民心行动方案。其中,人社部门牵头“就业促进”行动。请您先介绍一下就业促进行动的有关情况。

解卫华:好的,主持人。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主要目的是: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简单来说,一方面是帮助社区居民就近就业。以社区为载体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针对企业“招工难、用工难”、“技术工人紧缺”等问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主持人:刚才听了你的初步介绍,我理解就业促进行动主要就是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以及企业用工问题,那么我市针对就业促进行动采取了哪些举措呢?

解卫华:我市就业促进行动,从助力“家门口”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深化多元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2条工作举措。简要介绍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打造求职用工“一网通”服务平台,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二是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三是帮扶社区困难群体、重点群体就业。开发3500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开发2000个乡街、村居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募集3000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提升就业能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以上,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四是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缺工清单”制度,组建用工服务专班,让重点企业用工有保障、季节性缺工有缓解。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三公里”就业圈的情况。

解卫华:好的,主持人。

“三公里”就业圈,是一种“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就是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市场经营主体(如社区周边商超、酒店等个体或企业招聘员工)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搭建系统平台,促使劳动者与用工主体供需精准对接,达到社区“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

“三公里”就业圈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社区居民找工作更加便捷。“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会收集大量企业招聘岗位信息。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使用手机登录“蚌埠市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后,填写个人求职意愿相关信息后,系统会自动推送所需岗位。二是岗位对接更加精准。我们利用信息化技术,企业用工信息和求职需求自动匹配,根据居住地点定位,就近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省去了求职者在大量招聘岗位里自己去挑选的麻烦。

目前,全市已有220个社区纳入“三公里”就业圈范围,6月份,“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已经上线使用。


主持人:现在通过什么途径能了解到有“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又该怎么登录使用呢?

解卫华:为了让“三公里”就业服务更加深入百姓生活,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我们正在着手开展“八进”宣传活动对“三公里”服务圈进行宣传推广。八进,即:进站台、进小区、进园区、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进党媒、进服务大厅,具体讲就是利用市区公交站亭、商超电子大屏、楼宇电梯屏、电视开机广告、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单;利用《蚌埠日报》、《蚌埠发布》等载体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宣传,为蚌埠打造社区“三公里”就业圈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社会面知晓度和使用率。

广大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三公”里就业圈微信二维码登录使用,也可以通过皖事通-三公里就业服务模块登录使用。


主持人:请你介绍一下我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情况

解卫华:为切实推进我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根据《安徽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省厅在智慧就业系统开发了充分就业社区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信息多渠道同步采集,业务网上协同办理,服务留痕可追溯,工作进展动态掌控,社区建设成效评价客观真实可检验。2022年力争全市50%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我市采取下列工作举措:

一是摸清就业失业底数,夯实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根基。充分就业社区服务平台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社区常住人员为划分标准,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每个人员精准定位于每个社区,确保人员信息统计不重复不遗漏,社区摸排责任不交叉不缺失。社区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服务、上门询问等掌握的信息与智慧就业实名制大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在社区服务平台上将每个社区常住人员就业失业情况摸清楚摸准确。摸清社区就业失业人员情况,特别是摸清失业人员底数是充分就业社区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是判断社区就业率的前提,也是做好就业帮扶的基础,同时也为统计分析就业失业状况,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必须下大力气摸实摸全摸准确。

二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体现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成效。对于社区服务平台已经摸排出来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等重点人群,社区、街道、县(区)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利用该平台信息共享的优势,实现失业人员一处登记全网服务,确保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服务信息真实可核查。同时积极利用第三方机构提供市场化就业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便“家门口”就业。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对一帮扶和第三方市场化精准对接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就业服务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增强就业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体现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成效。

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坚决完成年底社区考核目标任务。今年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倒排工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用好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平台在社区建设上的主阵地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作风;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和群众欢迎的实事。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完成今年任务;又要注重长远,统筹谋划,不断提升标杆,持之以恒纵深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主持人:据了解,社会保险补贴是我市享受人数最多的一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请介绍这一下政策情况?

解卫华:首先,申请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或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必须是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同时符合从事灵活就业或单位就业等条件;

其次,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原则;

第三,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补贴期限可选择,但不可重复享受;

第四,补贴标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每人每月450元,其中低保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第五,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全部累加计算。对重新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如上一轮社保补贴期限未享受满(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可以再次申请享受剩余期限社保补贴。

第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得同时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理程序?

解卫华:1、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须携带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社区进行申报,并通过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http://61.190.31.165:7006/)按季度在线填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

2、社区受理申请后,认真核实其灵活就业、收入情况及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并将申请材料上报街道(乡镇)。

3、街道(乡镇)对社区上报的材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将《蚌埠市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等相关材料报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同时做好网上申报、审核工作。

4、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后报县区人社、财政部门核定。

5、县区人社、财政部门核定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划拨到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6、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到个人银行账户或金融社保卡。


主持人:申请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时,对档案年龄小于身份证年龄人员且身份证年龄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特殊人员,该怎么办?

解卫华:对档案年龄小于身份证年龄人员且身份证年龄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特殊人员,继续申请享受就业服务或扶持政策的,应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充分利用就业信息系统提高就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14号)要求,由劳动者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特殊人员享受就业政策申报审批表》,县(区)级人社、财政部门要认真核查申请人的档案,报经市级人社、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市级人社、财政部门将人员名单汇总表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备案,省人社厅将人员名单录入安徽省就业失业和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


主持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期间出现什么情行,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呢?

解卫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1、被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2、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其他应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如停保、死亡等。


主持人:请你介绍一下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解卫华: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含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员工制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和符合条件的新创业失败人员。

1、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2、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

3、新创业失败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工商登记注册满1年不满3年的企业注销后,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出资人登记失业,并以个人身份续缴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初次创业的劳动者,按照企业纳税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万元),给予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

4、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社会保险补贴。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与员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员工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不低于50%的补贴。


主持人:请你介绍一下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理程序?

解卫华:1、申请:拟申报单位携带规定材料每季度结束一个月内,向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上季度社会保险补贴,并在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http://61.190.31.165:7006/)在线申请并填报单位社保补贴网上申报。

2、受理: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经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初审后,报县区人社局审核。《就业创业证》号码、劳动用工备案、符合条件的人员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通过网络核验。

3、办结:县区人社局、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类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主持人:前面介绍过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哪些人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呢?

解卫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且登记失业的下列人员,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1、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居民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延续受疫情影响登记失业调整为3个月以上,执行至年底)。

2、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登记失业9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延续受疫情影响登记失业调整为3个月以上,执行至年底)。

3、长期失业人员: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延续受疫情影响登记失业调整为9个月以上,执行至年底)。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的家庭,且登记失业9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延续受疫情影响登记失业调整为6个月以上,执行至年底)。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的承包土地(林地)被征用家庭,土地(林地)被征用后人均不足0.3亩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6、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残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家庭的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4级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7、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登记失业的时间以《安徽省智慧就业系统》经办时间记录为准。

我市就业确有困难人员的认定标准:对失业期内,申请人积极到当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登记求职,填写《求职登记表》,经各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提供3次以上职业介绍服务后,非因本人原因仍未能就业的失业人员,各县(区)可结合申请人家庭收入等因素进行认定。如在劳动年龄内的家庭成员中(在校学生除外)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失业人员;家庭中经营性、投资性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的失业人员等。

符合条件的7类人员可以通过网上申请认定,也可以工作日向所在社区提出申请认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