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负责人解读】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情况答记者问
11月2日上午,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城管局二楼会议室举行。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文学介绍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
请问蚌埠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监测是如何进行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标准有哪些?
汪文学: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泥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站等终端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监测,一方面由设施运营企业委托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检测机构或具有合格检测资质的人员进行自检,按照适用法律的要求,自费对各企业的项目进行日常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报送监管单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我局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染物定期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噪音、恶臭、渗滤液等排放情况,监测标准主要运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及其他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问题2:
请问蚌埠市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日常收运时间节点和转运站的开放时间节点有哪些?
汪文学:
按照《蚌埠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我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开放时间的要求,规定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天早5点半至晚6点,每个转运站可根据垃圾转运实际需求和周边居民需要对开放时间作适当调整,同时,为加强转运站安全运行管理,市城管局对全市转运站进行监管,确保转运站规范稳定运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日常收运时间与转运站开放时间一致,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实现日产日清,针对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将根据各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时间合理安排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收运车辆进行分类收运,确保分类收运整洁规范。
问题3:
我们注意到蚌埠市生活垃圾处理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请问目前的处理设施能够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日常处理需求吗?
汪文学:
为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目标,我市建设了配套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分别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蚌埠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投资5.04亿元,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11月投入运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10吨,同时预留了1台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机组,为后期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我市目前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200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满足生活垃圾处理需求;蚌埠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由蚌埠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投资1.39亿元,2019年4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100吨,为预防人口增长可能导致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量提高问题,2022年1月完成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0吨,我市目前厨余垃圾日产生量约14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满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
问题4:
我市分类后的垃圾是否能够分类处理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请问我市在垃圾分类处理环节上是如何运行的?谢谢!
汪文学:
为避免“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我市明确了具体处理路径,将分类后的垃圾分类处理, 形成从前端到末端全链条闭环式管理。一是可回收物由分类企业负责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处理。二是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做到分类收集、规范暂存,确保有害垃圾交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厨余垃圾由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收运至我市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目前,实行特许经营,采取“桶装车载、换桶直运”密闭收运方式,专人专车专管,全市垃圾分类小区厨余垃圾已全部由特许经营企业分类收运,基本实现规范收运全覆盖,干湿垃圾有效分开;四是其他垃圾由原渠道进入环卫系统,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问题5:
请问我市垃圾分类在宣传教育方面下一步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确保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培育垃圾循环利用理念?谢谢!
汪文学:
一是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聚焦“双碳”目标,采取多元化的宣传导向,开展我市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等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一封信、召开宣讲会、设置微信公众号、播放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开展宣教和培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二是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涉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居民等不同的参与主体,通过定期开展回访、交流座谈等活动,依法加强我市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畅通民众等多方建议反馈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有效化解“邻避效应”,形成居民、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新格局,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三是规划建设垃圾综合管理宣教中心。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涵盖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游戏互动、环保展示等功能区为一体的宣教中心。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活动,为我市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四是闲置环卫设施升级改造为宣教基地。通过全市统筹规划转运设施资源,将闲置废弃的垃圾转运站改造成垃圾分类主题宣教基地,以身临其境的场景式体验,引导公众正视垃圾问题,践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