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2-11-03 17:43 来源: 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量: 【字体:   打印

《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日(星期 9:00 )

发布地点:市城市管理局2楼会议室

主持人:市城市管理局局组织人事教育科科长 陈英

发布主题: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情况

发布人: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汪文学

发布单位:蚌埠市城市管理局

发布媒体:蚌埠日报、蚌埠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经济报、安徽法制报、安徽科技报、市场星报、腾讯社交、人民周刊、蚌埠文明网、安徽网。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负责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有关部门领导,向大家介绍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文学。

首先请汪局长介绍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汪文学: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蚌埠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生活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综合处理、循环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予生活垃圾管理新的定位和方向,加快推进“无废城市” 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入成熟期,管理重点转为资源化和减量化。加快“十四五”期间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水平,健全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由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变。目前,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座,日处理总能力2210吨,较2015年增加1410吨,厨余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2006年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改变了过去简易填埋方式。2017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生活垃圾全焚烧、厨余垃圾全利用、垃圾分类全链条、循环利用集约化”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日均处理量从600余吨逐步增长至“十三五”期间1200余吨,高峰期达到1500余吨。2018年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部无害化处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0年7月1日,《蚌埠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一、以制度为保障,提升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实现有法可依《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及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管理,率先在全省实现有法可依,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推进有规可依。编制完成《蚌埠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3-2030)》《蚌埠市市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7-2030)》《蚌埠市建筑垃圾治理规划(2019-2030)》《蚌埠市“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科学分析垃圾管理现状、产生量、类别和特性,统筹安排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为建立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指明方向。

三是做到有章可循。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收费、分类、转运等方面共制定了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规定采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分类计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印发《 蚌埠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蚌埠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蚌埠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修订并实施《蚌埠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率先在全省制定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规范》等监管办法,建立了环卫工作“蚌埠标准”。

二、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规范管理

一是试点先行,形成垃圾管理新模式。经住建部批准,我市获批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试点城市。2020年度建成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能力260万吨,该项目获得2020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持续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依托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根据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对垃圾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性、可持续性及综合进程进行监测、评估与核查,对生活垃圾系统开展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通过优化生活垃圾焚烧、分类、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方法,推动垃圾综合管理,促进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执行五年来,共减排约107.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二是疏堵结合,建立垃圾密闭收运体系。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我市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市场化服务全覆盖,市场化服务清扫保洁面积达2776万平方米,配备道路清扫保洁专用车辆466台,市区道路机械化率达90%以上,车行道机械化率达100%。按照“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作业流程、统一作业标准”作业要求,采用机械化冲洗、洗扫的方式对机动车道进行保洁,对建成区重点区域36条道路进行每日不少于6次洒水降尘作业、对非机动车道及城市家具保洁采用人机结合方式,保证落地漂浮物停留不超过十分钟。我市生活垃圾全面实行“桶装车载”收集模式,在道路、小区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别设置垃圾桶,各区环卫配备密闭垃圾收运车辆230余台,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2020年,我市建立厨余垃圾集中收运体系,采取“桶装车载”“换桶直运”相结合的运输模式,设置收运路线12条,配备收运车辆14台,布桶4211只,与2090家餐饮单位签订收运协议,基本实现市区厨余垃圾规范化收运全覆盖。投入1.05亿元,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大型垃圾转运中心3座,将垃圾压缩比从2:1提高至4:1,渗滤液减少20%,9座小型转运站,形成“大站为主,小站为辅”的格局,合理划分生活垃圾转运服务范围,全市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就近转运至附近垃圾转运站,统一收集的生活垃圾经过垃圾转运站压缩后,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理。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坚持“终端先行,统筹推进”原则,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市建有处置设施6座,日处理总能力达3110吨(市区现有1座日处理能力1210吨的焚烧厂,1座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填埋场,1座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中心,怀远县1座焚烧厂日处理能力400吨的焚烧厂,五河县1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焚烧厂),基本满足处理需要。实施垃圾填埋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实现渗滤液达标排放、浓缩液零排放。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标准严于国标和欧盟标准,实现了无异味、景观化、零填埋,成为展示蚌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0吨,补齐了我市厨余垃圾处理短板。日处理能力320吨的污泥深度处理中心的建成运行,实现污泥固废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建成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基础,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置中心、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厂、医疗废物处理厂等一体化处理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为安徽省唯一初具规模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园。


三、以贯彻条例为基础,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一是压实责任,调度推进。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及推进。建立“月调度、季推进”机制,定期向市人大报送垃圾分类周报、月报60期每月对各区垃圾分类情况检查通报,形成“比、学、赶、超”激励机制,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支持力度,明确市、区财政分别予以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突出重点,分类收集。在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建成6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6个街道,58个居民小区,提升改造分类投放点200个,实施“撤桶并房”“定时定点投放”, 撤桶823个,示范片区参与率90%,垃圾回收利用率30%,做到“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蚌山区喻义巷小区、龙子湖区国富祥庭小区建设“环保驿站”“环保之家”等宣教场所,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监管方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热情。示范小区厨余垃圾全部由特许经营企业分类收运,实现干湿垃圾有效分开。

三是提升终端,分类处理。全市其他垃圾全部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运行厨余垃圾处理厂,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污水处理+臭气处理”工艺,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全市垃圾分类小区厨余垃圾已全部由特许经营企业分类收运,基本实现规范收运全覆盖,干湿垃圾有效分开。可回收物由分类企业负责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处理;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做到分类收集、规范暂存,确保有害垃圾交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是严格依法行政。践行“谁执法、谁普法”原则,采取一封信、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确保居民知法守法。发挥现场引导作用,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对未按要求分类投放的居民立案查处60件,处罚金额3000元;对未按要求交指定收运企业处理厨余垃圾的单位立案查处48件,处罚金额15.74万元,特别是2021年淮上区1起案件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极大震慑了偷运厨余垃圾的违法行为,社会效果明显,达到“处罚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

五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全市张贴垃圾分类标准、条例宣传海报1万余张,在电视报纸、网络平台等媒体发布新闻宣传报道40余篇,在全市842台公交车LED屏、100块电子站牌、2600个出租车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累计发布公益广告3万条次,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等大型宣传活动15场,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短视频,发动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借助网络、微信公众号、主流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条例》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通过新一轮清扫保洁市场化招标,购置一批新型设备以提高我市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全市范围内选择2-3处不同类型的作业空间,采用以智能驾驶为基础的智慧环卫服务,进行多功能、智能化作业示范,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是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各县、区城管部门加强宣传,督促商户做好前端垃圾分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垃圾混装,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引导厨余垃圾收运、处置规范运行。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督促环卫部门和垃圾处理终端企业加强转运站、处理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施工作业流程。严格落实督查整改责任,做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重大隐患、一盯到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杜绝安全生产事件的发生。

四是依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认真开展《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以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为主线,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加强对投放管理责任人履责的监督执法,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重点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



主持人:

谢谢汪局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问题1:

请问蚌埠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监测是如何进行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标准有哪些?

汪文学: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泥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站等终端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监测,一方面由设施运营企业委托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检测机构或具有合格检测资质的人员进行自检,按照适用法律的要求,自费对各企业的项目进行日常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报送监管单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我局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染物定期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噪音、恶臭、渗滤液等排放情况,监测标准主要运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及其他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问题2:

请问蚌埠市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日常收运时间节点和转运站的开放时间节点有哪些?

汪文学:

按照《蚌埠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我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开放时间的要求,规定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天早5点半至晚6点,每个转运站可根据垃圾转运实际需求和周边居民需要对开放时间作适当调整,同时,为加强转运站安全运行管理,市城管局对全市转运站进行监管,确保转运站规范稳定运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日常收运时间与转运站开放时间一致,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实现日产日清,针对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将根据各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时间合理安排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收运车辆进行分类收运,确保分类收运整洁规范。

问题3:

我们注意到蚌埠市生活垃圾处理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请问目前的处理设施能够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日常处理需求吗?

汪文学:

为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目标,我市建设了配套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分别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蚌埠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投资5.04亿元,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11月投入运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10吨,同时预留了1台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机组,为后期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我市目前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200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满足生活垃圾处理需求;蚌埠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由蚌埠旺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投资1.39亿元,2019年4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100吨,为预防人口增长可能导致的餐厨垃圾处理需求量提高问题,2022年1月完成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0吨,我市目前厨余垃圾日产生量约14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满足厨余垃圾处理需求。

问题4:

我市分类后的垃圾是否能够分类处理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请问我市在垃圾分类处理环节上是如何运行的?谢谢!

汪文学:

为避免“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我市明确了具体处理路径,将分类后的垃圾分类处理, 形成从前端到末端全链条闭环式管理。一是可回收物由分类企业负责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处理。二是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做到分类收集、规范暂存,确保有害垃圾交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厨余垃圾由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收运至我市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目前,实行特许经营,采取“桶装车载、换桶直运”密闭收运方式,专人专车专管,全市垃圾分类小区厨余垃圾已全部由特许经营企业分类收运,基本实现规范收运全覆盖,干湿垃圾有效分开;四是其他垃圾由原渠道进入环卫系统,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问题5:

请问我市垃圾分类在宣传教育方面下一步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确保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培育垃圾循环利用理念?谢谢!

汪文学:

一是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聚焦“双碳”目标,采取多元化的宣传导向,开展我市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等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一封信、召开宣讲会、设置微信公众号、播放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开展宣教和培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二是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涉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居民等不同的参与主体,通过定期开展回访、交流座谈等活动,依法加强我市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畅通民众等多方建议反馈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有效化解“邻避效应”,形成居民、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新格局,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三是规划建设垃圾综合管理宣教中心。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涵盖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游戏互动、环保展示等功能区为一体的宣教中心。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活动,为我市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四是闲置环卫设施升级改造为宣教基地。通过全市统筹规划转运设施资源,将闲置废弃的垃圾转运站改造成垃圾分类主题宣教基地,以身临其境的场景式体验,引导公众正视垃圾问题,践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汪局长的介绍和精彩回答。生活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综合处理、循环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新闻媒体不但要当好宣传员,还要当好讲解员、引导员,更要身体力行,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各家新闻单位及所属新媒体平台要策划制作动漫、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接地气、有温度、易传播的新媒体产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和示范,服务广大群众,特别是学校和家庭,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推动习惯养成,树立文明意识,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