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104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8.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82.7亿元,下降3%;第三产业增加值557.9亿元,增长1.8%。
一、农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夏粮实现“十九连丰”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居全省第7位。小麦产量30.75亿斤,比2021年增加5128万斤,增长1.7%。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料产量3726吨,增长4.4%;
蔬菜产量122.2万吨,增长5.4%;水果产量26.2万吨,增长9.9%。生猪出栏99.1万头,增长9.3%;牛奶产量11.7万吨,增长10.2%;禽蛋产量3.5万吨,增长10.7%。
二、工业生产加速恢复,高技术产业较快发展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40.0%、烟草制品业增长15.7%;18个行业增加值增幅较一季度上升或降幅收窄。分产品看,列入统计的67种工业产品中23种同比实现增长。其中,罐头增长32.5%,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6.1%,熟肉制品增长4.1%,卷烟增长3.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4.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下降9.1%、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0.3%、去年同期为下降3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去年同期为下降30.4%。
四、市场销售有所下降,网上零售持续向好发展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3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3.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9个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2亿元,下降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8.4亿元,下降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分别下降7.8%、10%;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3%、1.7%。全市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上批零企业共70家,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0.1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8.7%,同比增长16.2%,其中6月当月增长28.6%,较上月提高12.5个百分点。
五、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货物出口拉动明显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12.4%。其中,出口9亿美元,增长70%,高于全省50.7个百分点;进口6.5亿美元,下降23.3%。
六、人民币存贷款增多,财政收支增势良好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80.9亿元,同比增长10.8%,余额比年初增加300.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19.7亿元,比年初增加230.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93.8亿元,增长13%,余额比年初增加315.1亿元。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亿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3亿元,增长20.8%。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吃类食品价格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9%,其中6月份同比上涨2.4%。分类别看,交通和通信类上涨6.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8%,医疗保健类增长1.8%,食品烟酒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在食品烟酒类价格中,粮食下降0.5%,禽肉类下降1.7%,水产品下降4%,畜肉类下降16.4%,蛋类上涨6.1%,鲜菜类上涨7.1%。
八、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就业形势逐渐向好
上半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9元,居全省第9位;同比增长3.3%,居全省末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0元,居全省第7位;增长5.4%,居全省第11位。
6月末,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1.9万人,较3月末增加5866人,增长2.8%。涉及的15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从业人员人数增长的有8个,增加人数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建筑业增加6206人、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317人、增长7.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164人、增长7.5%。